PVC 糊树脂 电石 | 烧碱 液氯 盐酸 原盐 | 甲烷氯化物 环氧氯丙烷 环氧丙烷 氯化石蜡 氯乙酸 ADC发泡剂 | 国际资讯
>> 您现在的位置:氯碱网 >> 新闻快报 >> 详情

专家建言石化行业要算好碳中和经济账

更新日期:2024-9-25  来源:中化新网  编辑:氯碱网   在线收藏
    近日,2024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伦楼报告厅举行。多位与会专家建言,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下,石化行业还需积极拓展多方合作,算好碳中和的经济账。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李云鹏指出,近年来,石化化工行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但在碳达峰碳中和道路上仍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挑战。比如石化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来源多、总量大;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高效率、低成本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也有待成体系突破等。行业要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为动力,夯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我国新能源配套产业发展还不完善,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也尚不充分。受经济结构转型影响,短期内一拥而上的产能扩张与资金投入会导致行业供需不平衡问题频出。
  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指出,我国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急需建立完善市场机制。“一方面,我们需要构建碳市场,并且要把碳市场的价格信号传导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其自主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增加国内供给的同时强化全球合作,让我们的太阳能、风能等产能在全世界进行消纳。”白重恩说。
  “企业和消费者减少碳排放需要激励,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投资也需要激励。”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认为,建立国家碳定价体系既可以提供以上激励,又可以为企业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碳排放壁垒问题提供有效手段,是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抓手。强制碳市场能够为全国目前70%的碳排放权确定价格,并通过产品和服务市场产生溢出效应。
  “碳中和将导致整个能源体系和产业体系的颠覆性变革,有挑战,也有机遇。”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原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黄晶指出,展望未来,国内仍需要市场、技术、政策一起协同发力、不断融合,三者的“交集”越深入,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显著,“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概率就越大。
  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咨询委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我们要根据‘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能源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同时,要深度参与全球绿色低碳发展,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推动更多的清洁能源项目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表示,在探索实践中,中国石化深刻认识到,绿色低碳产业是未来30年最大的长坡赛道。近年来,中国石化加快构建多能互补格局,氢能、地热、光电产业、生物航煤等赛道处于领先地位,能源转型发展之路成绩斐然。
  聚焦碳中和热门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主任周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科协主席李阳等作了技术与案例分享。对于CCUS技术发展,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罗良才指出,目前CCUS技术成本相对较高,给企业带来压力。他建议从两个方面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一是推动CCUS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二是开发高效、低能耗的捕集材料。
新闻头条